高淳区全面实施省级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试点工作,靶向施策、多措并举、精准发力,切实发挥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整体效应,努力实现通过非诉讼渠道化解矛盾纠纷,打通服务基层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截止今年10月,全区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受理、调解矛盾纠纷9136件,调处成功率100%,调解协议履行率100%。
一是强化顶层设计。先后制定出台《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》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实施方案》,修改完善《关于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机制的实施细则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公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方案》等10个配套实施细则,基本构建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整体框架,建立健全了由人民调解、行政裁决、行政复议、仲裁等途径有机衔接、协调联动、高效便捷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。
二是突出多点支撑。在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成立以律师为主要力量的民办非企业单位,承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交办和法院委托的重大疑难纠纷调解;在全面加强传统的边界联防联调、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、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基础上,全区8个镇街、145个村(社区)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,779个网格均建有“和事佬”工作室,实现了全覆盖的矛盾纠纷全调解体系建设。2019年4月还率先全市成立淳友“老兵”调解工作室,同时建立了10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个人人民调解工作室。
三是着力调解互动。全区“公调对接” “检调对接”“交调对接”“访调对接”工作室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,特别是区法院和区司法局联合开展的“诉调对接”,打破传统编制,在大民庭下成立若干速裁小组,采用“1+1+1+1”工作模式(即:1个速裁小组配备1名调解员、1名法官助理、1名书记员、1名法官),定纷止争,打造了“诉调对接”的高淳模式,最高人民法院、省高院在南京市调研时对此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。